> 文章列表 > “茅舍从兹混尘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茅舍从兹混尘迹”的出处是哪里

朋友们,你们有没有注意到,我们生活在一个让人"混尘迹"的时代?每天被工作、社交、压力等各种"尘"包围,心灵仿佛被"沙"子塞满。这时候,我想起了一句古诗:"茅舍从兹混尘迹,老梅羞放雪中花。"这就是宋代释绍昙在《礼大梅塔》中写下的千古绝句。

说到这句诗,它其实是一个禅意十足的深刻表达。你可能会问:"茅舍"和"老梅"什么关系啊?别急,慢慢来。"茅舍"是指修行者的住所,象征着一种简单而清净的生活状态;"老梅"则像是那个在雪地里依然绽放的倔强者,代表着一种不畏艰难、坚持自我的精神。

但你可能会疑惑,"混尘迹"到底是什么意思?其实很简单,"混"就是混在一起,"尘迹"就是尘世的痕迹。释绍昙在诗中说"茅舍从兹混尘迹",就是说他的小茅屋也难逃尘嚣,和周围的环境混为一谈了。这时候,修行的人该怎么办呢?老梅给了我们答案——"羞放雪中花",在寒冬腊月里依然开放,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。

听起来是不是很佛?别误会,释绍昙并不是让我们都去当和尚。他想表达的是一种超越的态度。就像现在的我们,虽然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,虽然工作压力山大,但心灵可以选择像老梅一样,在"混尘迹"中依然保持自己的清醒和坚守。这是不是很酷呢?

所以,下次当你感到工作压力大,或者生活喧嚣的时候,不妨想想这句诗。你也可以像"老梅"一样,在自己的"雪中"绽放属于自己的"花"。毕竟,生活并不是关于你拥有多少,而是关于你如何在"混尘迹"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清净。就像释绍昙说的:"即心即佛",心中有佛,哪还有烦恼呢?

好了,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了这句诗的奥秘。它不仅仅是一句古老的诗,而是一份现代人心灵的救赎方案。所以,当你感到迷茫时,不妨试试用"老梅"的方式,在自己的"混尘迹"中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来。你永远不知道,这些花可能会吸引更多的"老梅"加入你的队伍。

记住,生活不止一种方式,选择权在你手中。祝愿你在"混尘迹"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清净,做生命的"老梅"!

“茅舍从兹混尘迹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茅舍从兹混尘迹”出自宋代释绍昙的《礼大梅塔》。

“茅舍从兹混尘迹”全诗

《礼大梅塔》

宋代 释绍昙

即心即佛已随邪,况与庞翁乱撒沙。

茅舍从兹混尘迹,老梅羞放雪中花。

《礼大梅塔》释绍昙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礼大梅塔》是宋代释宗绍昙所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即心即佛已随邪,

况与庞翁乱撒沙。

茅舍从兹混尘迹,

老梅羞放雪中花。

诗意:

这首诗词以禅宗的观念为基础,表达了诗人对人心的反思和对佛法的思考。诗中提到了\"即心即佛\",意味着心与佛是相通的,但由于邪念的干扰,真正的佛性被掩盖了。诗人进一步指出,他与庞翁(指世俗的人们)一起撒播沙尘,暗示了自己和其他凡夫俗子都陷入了尘世的纷扰和迷惑之中。然而,诗中的茅舍和老梅花则象征着禅宗修行者的清净和坚韧,诗人希望能够超越尘嚣,像老梅花一样在雪中开放,展示出真正的美丽和纯洁。

赏析:

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,通过对心性和佛性的对比,揭示了人们迷失自我的现象。诗人以自身为例,批判了纷繁的尘世和俗念的困扰,进而表达了对内心净化和超脱的向往。茅舍和老梅花则是禅宗修行的象征,它们的形象富有禅意和寓意,展示了清静和坚守的境界。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表达和象征手法,传达了禅宗修行者对内心解脱和觉醒的追求,同时也呼唤人们对于心灵的关注和修炼。

这首诗词既展示了禅宗的思想,又具有现实生活的启示。诗人通过自己的体验,呼唤人们在尘世中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平静,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外界的诱惑和干扰。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,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启发。